方孝孺的故事

  • A+
所属分类:儿童睡前故事
方孝孺的故事有哪些就是楼上提的诛十族。
方孝孺的故事

方孝孺的故事

方孝孺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他也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,忠心不二,明成祖的第一谋士姚广孝曾跪求朱棣不要杀方孝孺,否则“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”,明成祖答应了他。南京陷落后,方孝孺闭门不出,日日为建文帝穿丧服啼哭,明成祖派人强迫他来见自己,方孝孺穿着丧服当庭大哭,叫人反复劝他归顺,不听

明成祖要拟即位诏书,大家纷纷推荐方孝孺,遂命人将其从狱中召来,方孝孺当众嚎啕,声彻殿庭,明成祖也颇为感动,走下殿来跟他说:“先生不要这样,其实我只是效法周公辅弼成王来了。”方反问:“成王安在?”明成祖答:“已自焚。”方问:“何不立成王之子?”成祖道:“国赖长君。”方说:“何不立成王之弟?”成祖道:“此朕家事!”并让人把笔给方孝孺,说:“此事非先生不可!”方投笔于地,且哭且骂:“死即死,诏不可草。”成祖暗压怒火说:“即死,独不顾九族乎?”方孝孺用更大的声音答道:“便十族奈我何?”

朱棣气急败坏,恨其嘴硬,叫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,撕至耳根,大捕其宗族门生,每抓一人,就带到方面前,但方根本无动于衷,头都不抬。

明成祖彻底绝望了,也横下一条心,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也列作一族,连同宗族合为“十族”,总计873人全部凌迟处死~!

方孝孺一介书生,手无束鸡之力,却面对专制君主的屠刀视死如归,抗节不屈,这可谓感天地泣鬼神!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和赞颂。就其个人气节来看,历史上实在不多见,这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话:“士为知己者死!”方孝孺(1357-1402),字希直,一字希古,号逊志,曾以“逊志”名其书斋,蜀献王替他改为“正学”,因此世称“正学先生”。福王时追谥文正。浙江宁海人(宁海古古称缑城,故时人称其为“缑城先生”),明代大臣、著名学者、文学家、散文家、思想家。师从“开国文臣之首”的翰林学士(正五品)宋濂,历任陕西汉中府学教授(从九品1392-1398),翰林侍讲(正六品1398-1399),侍讲学士(从五品,1399-1400),直至按照《周礼》更定官制,将侍讲学士和侍读学士(皆为从五品)合并为文学博士,并升任文学博士(正五品,1400-1402)。建文年间(1399-1402)担任建文帝的老师,主持京试,推行新政。在“靖难之役”期间,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(即成祖)草拟即位诏书,刚直不屈,孤忠赴难,被株10族。幼聪慧,6岁能诗,人奇其才。呼为“小韩子”15岁随父兄北上济宁,励志攻读。及长,承学于宋濂,深受器重。洪武十五年(1382),东阁大学士吴沉等起荐方孝孺,应征至京,在奉天门奉旨作《灵芝》、《甘露》二诗,甚合上意。赐宴时,太祖朱元璋有意使人欹斜几具,试其为人,方孝孺正之而后坐。朱喜其举止端庄,学问渊博,有期待日后辅佐子孙之意,厚礼遣回乡。此后十年,居家读书写作,著《周易考次》《宋吏要言》等篇。31岁时,仇家于叔争讼,词连孝孺,官府籍其家,械押至京问罪。朱元璋见孝孺名,特名释放,洪武二十五年,再次受荐,授汉中府学教授,深为蜀献王赏识,聘为世子师。洪武三十一年,朱允继位,召孝孺入京,任翰林侍讲学士,次年,值文渊阁,尊师以礼,帝读书有疑,即召讲解。凡国家大事,常命孝孺就坐前批答,时宫中纂修《太祖实录》及《类要》,孝孺任副总裁。后调文学博士,奉命与董伦、高逊志等主持京考。方孝孺曾从宋濂学习,他的文章、学问为宋濂诸弟子之冠。但他轻文艺,重教化,以明王道、致太平为己任,洪武二十五年(1392)任汉中府教授,蜀献王聘他为世子师。惠帝时任翰林侍讲,颇受信任,凡大政多所咨询,当时《太祖实录》及《类要》等书皆由他总裁。惠帝建文元年(1399),燕王朱棣发动争夺皇位的战争。惠帝廷议讨伐,诏檄也都出于方孝孺之手。朱棣夺得皇位后要他投降并命他起草诏书,他却写了“燕贼篡位”四字,于是被杀,宗族亲友株连者数百人。来自百度权威就是楼上提的诛十族。

方孝孺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他也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,忠心不二,明成祖的第一谋士姚广孝曾跪求朱棣不要杀方孝孺,否则“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”,明成祖答应了他。南京陷落后,方孝孺闭门不出,日日为建文帝穿丧服啼哭,明成祖派人强迫他来见自己,方孝孺穿着丧服当庭大哭,叫人反复劝他归顺,不听

明成祖要拟即位诏书,大家纷纷推荐方孝孺,遂命人将其从狱中召来,方孝孺当众嚎啕,声彻殿庭,明成祖也颇为感动,走下殿来跟他说:“先生不要这样,其实我只是效法周公辅弼成王来了。”方反问:“成王安在?”明成祖答:“已自焚。”方问:“何不立成王之子?”成祖道:“国赖长君。”方说:“何不立成王之弟?”成祖道:“此朕家事!”并让人把笔给方孝孺,说:“此事非先生不可!”方投笔于地,且哭且骂:“死即死,诏不可草。”成祖暗压怒火说:“即死,独不顾九族乎?”方孝孺用更大的声音答道:“便十族奈我何?”

朱棣气急败坏,恨其嘴硬,叫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,撕至耳根,大捕其宗族门生,每抓一人,就带到方面前,但方根本无动于衷,头都不抬。

明成祖彻底绝望了,也横下一条心,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也列作一族,连同宗族合为“十族”,总计873人全部凌迟处死~!

方孝孺一介书生,手无束鸡之力,却面对专制君主的屠刀视死如归,抗节不屈,这可谓感天地泣鬼神我们都知道方孝孺是明朝初年一位大儒,他的大忠大孝大仁大义的事例一直都在历史上传为佳话。当时明太祖朱元璋非常看重这位有学问、有道德的方孝孺,所以就起用他,后来方孝孺也辅佐明太祖的皇孙明惠帝来辅佐朝政。方孝孺的父亲在方孝孺还没有出生之前,他父亲有一次去建一个祖坟,给祖先立一个坟,去挖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就做了一个梦,就梦到一个穿红衣服的老人来跟方孝孺的父亲说,就哀求他,说我有八百的子孙就在你要去挖的坟地下面,我知道你要找一个风水宝地给祖坟,这个无可厚非,但是你要给我三天的时间,让我们全家都搬走,你三天以后再来挖这个祖坟,给我们三天。结果这个梦醒了以后,方孝孺的父亲觉得这个梦好像似真似假,他觉得梦怎么能当真,他就不管它了,反正我已经选定了良辰吉日,就在明天,我们一样要开工。

结果明天就去挖,挖到下面一个大石底下,结果发现下面有很多的红蛇,红色的蛇。当方孝孺的父亲看到这么多红蛇,他竟然说“这样吧,我们把这些红蛇都烧死”,结果就用火把这些蛇都烧死,很多很多的蛇都烧死,结果祖坟就建了。就在当天晚上他的父亲又梦到红衣老人,很生气的来到他梦里面跟他讲,他说我昨天已经给你托了梦,希望你三天之后再开工,但是你为什么没有听我的哀求?今天竟然还把我八百多的子孙统统给烧死,你现在灭我的族,我将来也要灭你的族。这个老人就在他梦里面发了这个毒誓。这个事情后来就过去了。结果方孝孺就出生了,出生以后他很快就成为一个很有学识、很有道德的一位大儒,很快就受到朝廷的器重。

当他在辅佐明惠帝的时候,当时北方有个燕王,是朱元璋的侄子,他起兵作乱,带兵从北方打下来,就把明惠帝给杀了,然后就篡位,要重新自己立成皇帝。因为他也是姓朱,都是朱元璋的亲戚,所以他立自己为帝,还是明朝。结果把这些原来的文武百官都抓起来,大部分的人都投降,都觉得没有办法,这是自己兄弟之间的争权而己,结果都投归到燕王。就是方孝孺他宁死都不从,当时因为明惠帝知道燕王要打下来的时候,他就下令方孝孺写了一个昭书,昭告天下起兵平定燕王的叛乱。

结果被燕王取代了京师以后,燕王知道方孝孺是世人最敬仰的大儒,就让方孝孺重新写一个昭书,昭告天下立燕王为帝。方孝孺死都不肯,结果在大堂上面竟然写下四个字,在他的昭书上写“燕王篡位”,说他这是篡位。结果燕王非常的气愤,他说你敢这样做,难道不怕我灭你九族吗?结果方孝孺就破口大骂,说你这不仁不义的人,哪怕灭十族我也不会屈服于你。燕王就非常生气,好,你说灭十族,我就灭你十族。因为中国人都只有九族,十族是什么?就把方孝孺的老师、还有那些门生统统都抓起来去斩首。结果满门抄斩,总共杀了八百多人,连方孝孺自己本身也都被腰斩。

后来我们才知道,当时方孝孺的父亲为了得这么一块风水宝地太心急了,竟然把人家红衣老人,它是个蛇王,它这八百多条的蛇也是满门,灭人家的族,八百多条蛇都给烧死,结果蛇王(红衣老人)发了这么个毒誓,也要灭方家的八百族人,结果它的誓言最后在方孝孺身上实现了。可想而知,方孝孺就是这位红衣老人投胎再来的,他的目的就是要来灭你的十族,讨你八百多条的生命,所以冤冤相报。今天我们不慎伤害它的时候,知道将来必定会有果报。方孝孺(1357-1402),浙江宁海人,明代大臣、著名学者、文学家、散文家、思想家,字希直,一字希古,号逊志,曾以“逊志”名其书斋,蜀献王替他改为“正学”,因此世称“正学先生”。福王时追谥文正。在“靖难之役”期间,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,刚直不屈,孤忠赴难,被诛十族。

求关于方孝孺的故事

惠帝建文元年(1399),燕王朱棣发动争夺皇位的战争。惠帝廷议讨伐,诏檄也都出于方孝孺之手。朱棣夺得皇位后要他投降并命他起草诏书,他却写了“燕贼篡位”四字,于是被杀,宗族亲友株连者数百人。

gsw888_com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